說某人“灰頭土臉”,可以是covered with dust,也可以指情緒不好,英文是miserable或disheartened,“灰溜溜的”心情可以是gloomy,dejected;“灰心”則是lose heart。
如今“灰”字成了現代詞匯的一個重要詞素。如國家紀檢部門(discipline inspection department)三番五次大力清理的所謂“灰色收入”(grey income);金融界有“灰色市場”(grey market)。灰色的經濟和活動等不同于黑色手段,往往不違反法律或“打擦邊球”、鉆法律的空子(exploit loopholes of laws)。
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匯“灰技”(“灰色技能”的縮略),可譯為grey skills(skill強調個人做事的熟練程度)。有人說現在“灰技”比文憑更管用。“灰技”的內容五花八門(of a great variety),包括說話得體(speak in an appropriate way),懂得看人下菜(serve the right dishes, that is, cater to someone's tastes,當然不是真的招待某人吃飯,而是 treat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s),會打高爾夫球、玩保齡球、唱歌,能喝酒等。
明眼人(person with a disserting eye)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都是交際應酬場合(social intercourse and engagement)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應對媒體的一種公關(public relations in coping with mass media)手段。“灰技”大師們還善于掌握分寸(have a sense of propriety and not go too far or overdo)。擅長“灰技”(people grasping grey skills,不是 “灰領”grey collar,那是指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的人員幾乎受到所有單位的歡迎,而且往往很快能夠升職(get promoted)。
調查發現,76%的職場人認為“灰技”很重要,許多畢業生甚至專修“灰技”。這是一個誤區。“灰技”是人情社會(society of etiquette and favor)、關系社會(society of relations)的產物,不應該鼓勵和宣揚。
相關閱讀
(來源:21世紀英語 作者:陳德彰 編輯:崔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