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議政錄:釋放道德的“治理能量”
注重道德在善政良治中的獨特作用,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人定規矩,都是以道德為核心、以倫理為準則。河南內鄉縣衙的牌匾,蜚聲海內外,就寫著“天理國法人情”六個字。在古人的政治哲學中,天理、國法、人情是辯證統一的,律法要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溫度。
《孔子家語》中說,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這足以證明道德的力量。清代嘉慶年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女子由于防賊而誤殺了丈夫,刑部復核死刑,但是嘉慶皇帝遲遲不批,就是因為考慮這位女子捍衛尊嚴、其情可憫。法是底線不可逾越,但從中也可看出,德有“可憫”。強調“以文化天下”,也是希望釋放道德在治理中的正能量,這是我們相沿不廢的傳統,對現代中國的治理仍然具有啟發意義。
當今時代,經濟發展狂飆突進自不待言,但是,片面追求物質、沉迷享受,也帶來了拜金主義、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老人倒地,扶還是不扶,拷問著世道人心;女童摔嬰事件,更讓人憂心青年一代的道德發育。一些人為了錢,道德原則可以丟棄,法律底線可以踐踏。文化和道德重建的課題,十分峻切地擺在我們面前。
古代德治是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在古代社會,孝子可以通過舉孝廉進入仕途,這是國家自上而下培養的價值觀;鄉野山村,本來就是禮法社會,這是道德在發揮耳濡目染的作用。在當代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展開。從國家層面,政治風尚總是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從社會層面,讓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人受到尊重;從個人層面,注重發揮家長和師長的表率作用,讓“家風”世代相傳,讓“校風”浸潤人心。(任勝利、李拯作者為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本報記者任勝利、李拯采訪整理)
相關報道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