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如果在課堂上給孩子一個機器人,他能創造出什么樣的未來?
3月26日、28日,由樂高教育、中國教育在線、環球科學、果殼網共同支持,西覓亞公司協辦的“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將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屆時將邀請到美國塔夫茲大學工程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Chris Rogers先生做《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創造性思維是可以教出來的》專題演講,中英兩國一線教師就兩國創新教育方式進行探討,還有來自希臘的樂高機器人大師Vassilis Chryssanthakopoulos現場演示如何使用樂高機器人構建智慧課堂。名家云集,觀點交鋒,此次研討會將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生動直觀的動手實踐,全面詮釋“做中學”的教育理念。
機器人變形帶來教育創新
有著81年歷史的樂高集團旗下的樂高教育http://education.lego.com/zh-cn認為教育就是要為兒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鼓勵創造和發現,在于給兒童創設學習的情境,幫助兒童在與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樂高教育建立了“4C”顧問式的教育解決方案,即:聯系(connect)、建構(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續(continue),并通過樂高教育機器人實踐這一教育理論。
在許多人眼中,樂高意味著塑膠積木玩具,而在最終推出樂高教育機器人這一高科技教育產品,樂高走過了30年的道路。
上世紀80年代,樂高集團的第三代掌門人克伊爾德找到麻省理工學院的西蒙教授,提出用軟件控制樂高積木的想法。1998年,樂高推出第一款機器人,將傳統的拼裝玩具結合計算機程序,這讓年輕玩家打造出自己的機器人成為可能。
從第二代機器人NXT開始,樂高與美國國家儀器公司共同成立了研發小組。由國家儀器公司提供LabVIEW開發平臺技術,采用基于圖標的編程方式,最大程度簡化編程過程,讓孩子的精力用來搭建機器人,創造他們想象的模型。
于2013年上市的機器人第三代產品EV3,則是樂高團隊花費數年時間,征詢全球近800名教師以及眾多教育專家和玩家的意見,不斷進行測試研發而成。相比于NXT,EV3硬件又有了進一步提升,軟件則針對課堂教學電子化需求增加了電子教案等新內容,并包含18周通用技術課程內容。
樂高教育機器人的幾經變形,也推動著教育從老師講授這一單一的模式,向著多樣化、創新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2013年“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印尼站,全球教師現場體驗樂高教育機器人)
在歐美等國家,樂高機器人融入教學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以美國麻省理工為例,80%的一年級學生使用樂高機器人作為教學。機器人課程可以集數學、物理、化學等多種學科知識于一體。在動手中體會其中的原理,體驗創造的樂趣,通過機器人課程,學生擺脫了束縛,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