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圍繞如何在“十一五”黃金發展期里抓住機遇,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新的高潮,連日來,代表委員在審議討論兩會報告時,分析發展形勢,研判國情國力,提出了大量的真知灼見。
衡水市市長冀純堂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以較大篇幅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和步驟,這是我國力求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統一、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相一致的具體體現。“對衡水這樣的農業大市來說,這是一種難得的發展機遇,一定要乘勢而上。”
江蘇省委副書記張連珍代表說,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要把統籌發展作為重要前提,把又快又好地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把科學規劃、分類指導作為基本原則,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公共服務作為重要內容,把加強組織領導、發動群眾作為根本方法。
談到如何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問題時,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俞國生代表說,我們不僅需要“又快又好”地發展,更需要“又好又快”地發展。上海現在也面臨著土地、能源、商務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約,不能走老路。上海經濟的增長率連續14年達兩位數,而“十一五”的預期目標有所調整,這就是為了在“游泳中學會換氣”,為經濟結構調整留下回旋余地。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代表說,我國現在是個經濟大國,但不是經濟強國。雖然我們有17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缺少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企業仍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自主創新是走向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都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把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上去。”李東生說。
全國政協委員周可仁說,“十一五”期間,我國對外開放既存在有利的外部條件,也面臨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在利用外資時,要考慮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淡化地方的引資指標、提高引進質量。同時,應抓住國際服務外包業務迅速發展的時機,促進國際先進服務業向我國轉移。
改革進入深層次后,難度更大、矛盾更多,需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全國政協委員劉海燕說,今年底,我國銀行業將面臨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這既是我國銀行業增強資本實力、轉變經營機制、提高管理水平的機遇,同時也是對其競爭力、控制力的一種考驗。我們要采取積極措施,提高我國銀行業的能力和水平,并加強對外資銀行的調控和監管,完善市場退出機制,防止金融風險積累。
當前,發展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問題,但只要直面矛盾、切實化解,就可能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周惠芝代表說,這幾年日益突出的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拉大和不少影響群眾生活的問題的存在,很不利于社會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改善民生的問題,只要認真落實,相信會創造出一個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完)